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驰名中外的国际土木工程技术交流平台!

东南西北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8822条微博

动态微博

本站帖子精华之精华汇总 Best of the Best英语口语、听力、翻译、考试学习经验交流与探讨1000多土木工程类行业软件、计算表格和计算工具免费下载东南西北人网站QQ精英群 QQ189615688
中国土木工程师手册(上中下)东南西北人英文资料走马观花500多专业手册、工程手册100多个专业词典大汇总
如何获取积分和金币?精彩施工和土木工程技术视频东南西北人英汉对照资料汇总各版块精彩讨论贴汇总!
查看: 842|回复: 6

从440年-2000年间中国东部冷暖的旱涝格局

[复制链接]
鲜花(143) 鸡蛋(3)
东南西北人 发表于 2014-11-10 18: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候冷暖变化与降水异常是否存在某种对应或匹配关系是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的观测记录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1880‐2012年间全球表面温度上升0。85±0。2℃,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大多数陆地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上升。1901‐2010年间,北美和南美东部、欧洲、亚洲北部和中部、大洋洲大部地区的降水呈增加趋势;而萨赫勒、地中海、非洲南部、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则出现减少趋势;地中海、西非等地出现了程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干旱事件。在中国,观测记录显示:1951‐2009年间全国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0℃,尽管其间全国平均降水无显著变化趋势,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便呈现出“北旱南涝”格局,华北、东北东南部及西北东部降水持续偏少,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增多。上述问题的出现,加强了学界对降水异常与冷暖变化的匹配关系的关注。

1 过去2000年温度变化与百年冷暖时段(见下图)
数据基于最新发表的中国过去2000年温度序列。该序列集成了源于历史文献、树轮、石笋、冰芯及湖泊沉积等证据而得的中国境内28条温度代用序列;另外序列在重建过程中,根据器测资料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全国温度变化分为东北、东中、东南、西北及青藏高原5个区,采用包络评估法对各区代用序列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评估,获取各区可信度最高的温度变化信号。
0 (15).jpg
a)过去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序列:黑线-年代温度距平(距1851-1950年均值),粗虚线-100年平滑,细虚线,序列均值,黄色阴影区,95%信度的不确信性范围,红柱-用于重建的校准时段温度观测序列。
(b)过去2000年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
(c)根据2008年以来发表的6个北半球温度序列评估而得的过去2000年冷暖时段综合结果
2 各个冷、暖时段的旱涝格局
在这里,为了定量说明旱涝情况,我们引入DDF值来反映了每个冷、暖时段各站所有级别旱涝发生几率偏离基准时段平均状况的总体程度,具体公式再次不赘述,详情见文中结尾参考资料。
DDF=0,表明该站该时段的旱涝程度与基准时段一致;
DDF>0,表明该站该时段偏旱;
DDF<0,则表明该站该时段偏涝
DDF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偏离程度越严重。
0 (16).jpg
      上图给出各个百年冷、暖时段中国东部各站旱涝偏离过去2000年平均状况的程度。其中5个寒冷时段的旱涝格局分别是:
440‐540年,黄河中上游流域及江南北部旱,江淮至华北平原涝;
780‐920年,大致呈自东南至西北的“旱‐涝‐旱’,带状分布,西北和东南(但江南中西部为涝)地区旱,二者之间的华北平原、长江中游地区湿;
1390‐1460年,大致以115oE为界,呈西旱‐东涝分布,但总体以旱为主,其中涝仅分布在陕西北部、华北平原(除山东西部及河南南部外)和东南地区;
1600‐1700年,自东至西大致呈“东旱‐中涝(110oE两侧地区)西旱”带状分布,但东部的江南地区偏涝;
1800‐1900年,总体偏涝,仅贵州、汉水流域和华北的局部地区偏旱。
从总体格局看,5个寒冷时段的旱涝空间分布各不相同,仅780‐920年和1600‐1700年两个时段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即均呈自东(南)至西(北)的带状分布。

4个温暖时段的旱涝格局分别是:
650‐750年,西北东部旱,黄河中下游地区涝,江淮流域旱,长江以南地区涝;
1000‐1100年,105oE以东地区自南向北大致呈“涝(江南及西南东部)‐旱(28o-37oN间的大部分地区) ‐涝(河北和山西大部)”分布,105oE以西南北皆旱;
1190‐1290年,大体以30oN为界呈北旱‐南涝分布,但江南西部偏旱、汉水流域偏涝;
1900‐2000年,自南向北大致呈纬向分布,华南偏旱,长江以南涝,淮河流域及华北平原偏旱,西北东部偏涝。
从总体格局看,4个温暖时段的旱涝空间分布虽各不相同,但多数时段是长江以北地区旱,长江以南涝。

3 结论
通过对过去2000年百年尺度冷、暖时段中国东部旱涝格局的重建与对比,可得到以下结论。
(1)尽管每个冷、暖时段的中国东部旱涝格局各不相同,但在温暖时段,长江以北地区总体偏旱、以南地区涝;在寒冷时段中,440‐540年、780‐920年与20世纪暖期的旱涝格局大致相反。
(2) 5个寒冷时段旱涝格局的集合平均呈自东向西的带状分布特征:115oE以东涝,以西则旱涝相间。4个温暖时段的集合平均呈自南向北的带状分布:25oN以南地区旱、250}300N之间涝、30oN以北地区旱、但黄土高原西部涝,这一特征与20世纪极为相似。
(3)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对应的旱涝格局具有“南涝北旱、东旱西涝”并存的复杂特征,其中华北、秦岭中西部的干旱与湘、赣流域的雨涝几率皆相对增加。
这些结论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东部所呈现出的“北旱南涝”格局应与气候增暖有关。若未来气候继续增暖,这种“北旱南涝”格局还可能持续。

参考资料:
郑景云,郝志新,张学珍,等.中国东部过去2000年百年冷暖的旱涝格局. 科学通报,2014,59: 2964-2971


鲜花(87) 鸡蛋(0)
zspkd 发表于 2014-11-11 08: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T上人 于 2016-7-22 19:34 编辑 <br /><br />哪里弄到的气象资料,久远年代前?

SOSO.CC
鲜花(0) 鸡蛋(0)
topzhf 发表于 2014-11-11 09: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T上人 于 2016-7-22 19:34 编辑 <br /><br />前期的资料是推测值吧。

SOSO.CC
鲜花(0) 鸡蛋(0)
xzgm22 发表于 2014-11-11 17: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T上人 于 2016-7-22 19:34 编辑 <br /><br />开卷有益~~~

SOSO.CC
鲜花(4) 鸡蛋(0)
dangyuan 发表于 2014-11-11 22: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T上人 于 2016-7-22 19:34 编辑 <br /><br />所谓人定胜天,自然需要几万年的气候变化,人类通过污染,几十年就实现了。。。

SOSO.CC
鲜花(9) 鸡蛋(1)
fox3021 发表于 2018-10-24 18: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7) 鸡蛋(0)
zlz1999 发表于 2023-9-11 10: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QQ即时充值|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百宝箱|留言|咨询|微信订阅|QQ189615688|东南西北人

GMT+8, 2023-9-30 17:56 , Processed in 0.117775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