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驰名中外的国际土木工程技术交流平台!

东南西北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8822条微博

动态微博

本站帖子精华之精华汇总 Best of the Best英语口语、听力、翻译、考试学习经验交流与探讨1000多土木工程类行业软件、计算表格和计算工具免费下载东南西北人网站QQ精英群 QQ189615688
中国土木工程师手册(上中下)东南西北人英文资料走马观花500多专业手册、工程手册100多个专业词典大汇总
如何获取积分和金币?精彩施工和土木工程技术视频东南西北人英汉对照资料汇总各版块精彩讨论贴汇总!
查看: 7519|回复: 80

地基承载力的三种表示方法

[复制链接]
鲜花(12) 鸡蛋(0)
bdks 发表于 2007-7-25 07: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什么是特征值?
    特征值是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所允许采用的值。它可以由以下几种方法得到:
    1)统计分析;2)传统经验;3)物理限定等。
2、什么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
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地基容许承载力
    指地基稳定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力,相当于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一般
安全系数为2一3,是定值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
    (3).地基极限承载力
    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失去整体稳定的基础最小底面压力。是地基承受基底压力的极限
值。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33 收起 理由
jiru + 3
miss-6 + 10 + 3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15) 鸡蛋(0)
miss-6 发表于 2007-7-25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bdks 的帖子

谢谢专家提供这么好的学习资料。

鲜花(5) 鸡蛋(1)
lfw1971 发表于 2007-7-25 08: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改为地基承载力的表达方法,可能更合适!!
请专家斟酌!!
冒犯了.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bdks 发表于 2007-7-25 09: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fw1971 网友的提醒,你的建议很合理,按你的意思改动了。

鲜花(0) 鸡蛋(0)
mjl5200 发表于 2007-7-25 10: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值得学习!

鲜花(0) 鸡蛋(0)
zaqzaq08 发表于 2007-7-26 15: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80) 鸡蛋(4)
ljmtidilgw 发表于 2007-7-26 16: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bdks 的帖子

bdks专家说的精彩。国内规范有时把大家搞糊涂了,这个值哪个值,实在是多。除此之外,还有承载力标准值、承载力建议值等。
有的重复有的混乱,有一种趋势,国外岩土设计已经采用了,就是按极限承载力指标给出,而不是建议值,由岩土工程师再根据岩土性状建议折减系数。这样避免了岩土工程师折减、设计再折减的问题。如果岩土工程师调动走了,就很难考证他的建议值是从哪里来的?

鲜花(53) 鸡蛋(0)
龙兴关外 发表于 2007-7-29 22: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就是从容许承载力演变过来的,两者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我国最早的规范称为地耐力R的,后来TJ7-74规范演变为容许承载力R,GBJ7-89规范又演变为承载力标准值fk,GB50007-2002实际上又改回容许值,但给她变了个名字,叫特征值。但地基容许承载力的安全系数到底是多少,并不很清楚。2-3只是一种估计。因为我们的规范并不要求计算极限承载力,默认安全系数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ljmtidilgw + 10 + 30 精彩评述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280) 鸡蛋(4)
ljmtidilgw 发表于 2007-7-29 22: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龙兴关外 的帖子

楼上的经常接触这个,以后多来这里参与一下,是搞设计的吧?
不同的岩土参数折减系数都不一样,有以下几个考虑:
(1)参数类别不同而不同
同样的土允许承载力、渗透性、物性参数等都有区别
(2)室内野外试验质量和数量
设计岩土地质人员对本场址土的特性的了解。显然,越自信,折减系数约大[或安全系数越小]
(3)场地的特殊性
场地土的剖面和水平向不均匀性、地基浅表部、在斜坡附近的地基的岩土参数一般安全系数要更大。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原因,经验多少、自信程度、与设计的配合与信任等因子影响。
总之,我赞成采用极限参数,然后再提折减因子,这样一切透明,设计与地质深入讨论和协商,避免了岩土地质人员折减、设计人员再折减的情况,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
设计

鲜花(4) 鸡蛋(0)
walkingbug 发表于 2007-7-30 15: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因为平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多,
学习下^

鲜花(0) 鸡蛋(0)
phdsxc 发表于 2007-7-31 20: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讲的不错!

鲜花(1) 鸡蛋(0)
lizongchun06 发表于 2007-8-4 15: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3)
wangshangyanxin 发表于 2007-8-10 21: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讨论
鲜花(3) 鸡蛋(0)
wonderwhy 发表于 2007-8-10 21: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Fspk 是不是 复合地基承载力 ?
鲜花(280) 鸡蛋(4)
ljmtidilgw 发表于 2007-8-11 02: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jmtidilgw 于 2013-9-6 14:57 编辑
原帖由 wonderwhy 于 2007-8-10 09:40 PM 发表
Fspk 是不是 复合地基承载力 ?

应该是的:

天然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k
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

fk=承载力特征值
k=characteristic
s=soil
p=pile
鲜花(280) 鸡蛋(4)
ljmtidilgw 发表于 2007-8-11 08: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特征值”一词的说明
国家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 钟亮
  一、起因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或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可以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于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或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由变形控制了承载力。以往的工程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地基事故皆由地基变形过大且不均匀造成。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选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许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上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载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不符,因此《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对于地基抗力只用“标准值”,没有“设计值”一词。但实际上“设计值”的含义用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标准值要求对应的是极限值。因此《港工地基规范》(JTJ219)将地基承载力表改称为“设计值”,而非“标准值”。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采用以标准值表示单桩极限承载力,承载力表为桩的极限端阻或侧阻的标准值。但勘察人员常常忽略了“极限”二字,于是提供的勘察报告上,地基承载力是标准值,桩的侧阻、端阻也是标准值,这样认真的设计人员就要问:这“标准值”指的是“允许值”还是“极限值”?是已除以2还是需再除以1 6?而仔细的勘察人员也会问:设计院要求的承载力,是否已考虑了荷载放大?
为了避免差错、理顺关系,这次规范修订决定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二、对策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已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表达式,认可了地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可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根据国外有关文献,相应于我国规范中“标准值”的含义可以有特征值、公称值、名义值、标定值等四种,在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O2394中相应的术语直译应为“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该值的确定可以是统计得出,也可以是传统经验值或某一物理量限定的值。
  本次修订采用“特征值”一词,用以表示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值,以避免过去一律提“标准值”时所带来的混淆。
  三、应用
  用作抗力指标的代表值有标准值和特征值。当确定岩土抗剪强度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时用标准值;由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时取特征值,载荷试验包括深层、浅层、岩基、单桩、锚杆等,见该规范的有关附录。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由载荷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的相关关系间接推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应于载荷试验时地基土压力 变形曲线上线性变形段内某一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不应超过该压力 变形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是考虑了影响承载力的各项因素(例如基础的埋深和宽度、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能力等等)后,最终采用的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设计值的地基允许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是由载荷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的相关关系间接推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允许采用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当按地基承载力计算以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的数量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采用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限值应采用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即:S≤C,C为抗力或变形的限值;pk≤fa(地基);Qk≤Ra(桩基)。此时特征值fa,Ra即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抗力设计值。
  当根据材料性质确定基础或桩台的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即γ0S≤R计算,此时,地基反力p、桩顶下反力Ni和主动土压力Ea等相应为荷载设计值,要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四、结论按上述作法,分清了荷载与抗力这两条线,明确了两类极限状态的适用范围和表达式。概念清楚了,关系理顺了,对于勘察人员所提供的报告,若为“特征值”则为允许值,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若为“标准值”,则为极限值,应考虑相应的抗力分项系数。这样,在设计中就可避免差错,不致造成危险或保守。

点评

似懂非懂!翻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人,几乎都是结构设计出身,不知道专家们自己写不写勘察报告。在我国的勘察报告中,一般都要提承载力特征值,默认是极限承载力的一半。但事实上,这和规范定义的承载力特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2 20:5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bdks + 10 + 30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0) 鸡蛋(0)
tlysheig 发表于 2007-8-11 23: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1) 鸡蛋(0)
chenyunxu791217 发表于 2007-8-13 14: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收获不少,谢谢了
鲜花(0) 鸡蛋(0)
secondself 发表于 2007-8-18 14: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ljmtidilgw 的帖子

讲的好,终于明白了
鲜花(0) 鸡蛋(3)
wangshangyanxin 发表于 2007-8-18 15: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鸡蛋

iguoguo  在2012-2-13 15:03  砸了鸡蛋  并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砸个鸡蛋反对一下
iguoguo  在2012-2-13 15:03  砸了鸡蛋  并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砸个鸡蛋反对一下
iguoguo  在2012-2-13 15:03  砸了鸡蛋  并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砸个鸡蛋反对一下
鲜花(0) 鸡蛋(0)
tryfirst 发表于 2007-9-11 1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概念又清晰了!
鲜花(0) 鸡蛋(0)
tryfirst 发表于 2007-9-11 1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好下载的
鲜花(94) 鸡蛋(0)
Fle_Flo 发表于 2007-9-11 11: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p-s曲线
第一拐点          第二拐点
容许承载力           极限承载力
允许值(以Fs获得)    极限值
设计值
特征值               标准值
========
晕死,在名字上绕来绕去是最大的浪费。

[ 本帖最后由 Fle_Flo 于 2007-9-11 11: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ljmtidilgw + 3 + 10 参与讨论奖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0) 鸡蛋(0)
zaqzaq08 发表于 2007-9-12 08: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
鲜花(0) 鸡蛋(0)
wy8235570 发表于 2007-9-12 17: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专业 不错
鲜花(0) 鸡蛋(0)
shatzliye 发表于 2007-11-25 14: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分析 学东西了
鲜花(0) 鸡蛋(0)
ye_yue 发表于 2007-12-9 21: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一点可看出岩土界的混乱
鲜花(0) 鸡蛋(0)
LuckyAn 发表于 2007-12-13 15: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学习中
:)
鲜花(0) 鸡蛋(0)
hgdstone 发表于 2007-12-18 08: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有没有地基承载力的推荐值
鲜花(2) 鸡蛋(0)
kangri2007 发表于 2008-4-23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非常好!顶!!!
鲜花(6) 鸡蛋(0)
cjd502 发表于 2008-4-23 16: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3)物理限定等。是什么含意。容许承载力似乎不提了
鲜花(0) 鸡蛋(0)
lxl53382126 发表于 2008-5-21 09: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
鲜花(0) 鸡蛋(0)
kanlxj 发表于 2008-6-23 08: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鲜花(0) 鸡蛋(0)
igsyu 发表于 2008-6-23 20: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征值,标准值,设计值,容易搞糊涂。。。
鲜花(0) 鸡蛋(0)
haha306 发表于 2008-6-23 22: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鲜花(0) 鸡蛋(0)
haha306 发表于 2008-6-23 22: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鲜花(0) 鸡蛋(0)
bysk 发表于 2008-6-25 18: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鲜花(0) 鸡蛋(0)
yant12 发表于 2008-8-12 02: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知识了啊,学习
鲜花(0) 鸡蛋(0)
aircraftzxs 发表于 2008-8-16 16: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计算,同一种土的各种计算方法 相差太多。
鲜花(0) 鸡蛋(0)
wfgjy 发表于 2008-8-19 12: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又来个基本容许值,更是让人发晕
鲜花(0) 鸡蛋(0)
PPPQQQ123 发表于 2008-9-30 22: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词解释呀,不错,学习一下。
鲜花(1) 鸡蛋(0)
leehdk 发表于 2008-9-30 23: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鲜花(0) 鸡蛋(0)
yw428 发表于 2008-10-1 08: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数值太多,容易混乱呀。不过还是学习了。
鲜花(0) 鸡蛋(0)
shjj2403 发表于 2008-10-1 09: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40#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8-19 12:56  只看该作者
新的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又来个基本容许值,更是让人

这里的基本容许值是指没有经过深宽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鲜花(0) 鸡蛋(0)
shjj2403 发表于 2008-10-1 09: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专家分析的很详细,别的不说了,好好学习。
鲜花(6) 鸡蛋(0)
guoyuqing1968 发表于 2008-10-1 21: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值很容易搞错的.
鲜花(6) 鸡蛋(0)
guoyuqing1968 发表于 2008-10-1 21: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地基承载力与欧美各国表示方法一致.
鲜花(0) 鸡蛋(0)
lkbwy 发表于 2008-10-5 12: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bajinren 发表于 2008-10-27 17: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鲜花(0) 鸡蛋(0)
lbc0808 发表于 2008-12-13 14: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获不少,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QQ即时充值|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百宝箱|留言|咨询|微信订阅|QQ189615688|东南西北人

GMT+8, 2024-3-28 21:44 , Processed in 0.320173 second(s), 1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